旅游胜地排行榜中国探险旅行电影观看亚马逊探险电影大全户外探险死亡
《一个人的羌塘》这本书和电影《七十七天》再次掀起了户外探险以及人们对羌塘的关注……
《一个人的羌塘》这本书和电影《七十七天》再次掀起了户外探险以及人们对羌塘的关注。只是户外探险认真说起来,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年代中期,黄河漂流,长江漂流掀起了爱国教育和对探险的认识。而当时,首次真正打开户外探险的却是长城徒步。
“羌塘”,在藏语里意为“北部平原”亚马逊探险电影大全。“词语不仅表达意义,还传递感情。羌塘就是一个充满了威慑力与力的名字,它让人联系起辽阔的大地与号叫的天空。”北至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东抵唐古拉山,南部、西南部以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脉为界,一个面积约70多万平方公里的封闭性内流水系的陆地,就是羌塘。(的羌塘、青海的可可西里、新疆的阿尔金山)
羌塘包括了西北部、新疆南部和青海省西部。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60余座。一系列的高原湖盆相互拼接,但大多数湖泊是咸水湖。植被稀疏低矮,特别是在北部。气候寒冷,年均气温零度以下,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大风天气多;降雪集中在夏季,不过大大小小的雪灾难以预测。藏族牧民在羌塘南部生活了上千年。近50年来,部分牧民向北迁移、定居,但整体而言,羌塘的北部至今仍是无人区。
在《一个人的羌塘》、《七十七天》以及早期影视作品《可可西里》给予了贫瘠落后的我们对探险穿越、荒野环境和野生动物的认识。
在吐蕃王朝第二十七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约当公元五世纪)就被佛学传播者已经走过,不仅仅如此,乾隆年间商队也曾踏足过这片高原。就连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来自英、俄、法、德、美、瑞典和印度等国家的科学家、探险家及旅行家们,抱着各自不同的目的来到包括羌塘在内的青藏高原地区,进行了内容十分广泛的调查和观察。其中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曾于1899年至1908年间三次率队分别从羌塘的西、南及东缘穿过,对沿途作了较多有价值的记载,是考察过羌塘的所有外国人中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一个。
一百年来,迪西(H.H.P. Deasy)、威尔比(M.S.Wellby)、斯文•赫定(Sven Hedin)走过这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走过这里,乔治•夏勒走过这里,李奇微(Rick Ridgeway)走过这里。这片辽阔的荒原,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探险者。他们为何而来,在这里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探索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什么?在探险式微的年代,以往的探险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十八世纪末,对西方人关上了大门。1846年3月,法国遣使会传教士胡克和嘉伯特被驻藏大臣琦善驱离拉萨。从此消失在西方的视野里。“下一批到达首府的西方人将携带帝国的通行证而不是耶稣的十字架”。禁城拉萨成为了19世纪地理发现年代最后的圣杯。
威尔比的探险是地理发现年代的一个经典。担任过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主席的霍尔迪奇(Thomas Holdich)1906年评价道:“这是直接东西穿越羌塘最恶劣部分的唯一记录。”威尔比的路线度自西向东横穿了羌塘的北部,大部分是在无人区内。探险结束两年后,威尔比出版了《Through Unknown Tibet》(中译本名为《穿越无人区》)一书,详尽描述了探险的历程。110年后,乔治•夏勒沿着威尔比的路线进行了一次调查。
在威尔比之前和之后,还有十来位探险家到达羌塘。他们的足迹有时候彼此交错。普热瓦尔斯基(NicolasPrjevalsky)是中亚探险的先驱。1876年,普热瓦尔斯基在全副武装的哥萨克骑兵护卫下,取道柴达木、唐古拉山,抵达距离拉萨270公里的那曲。斯文•赫定和迪西是探索羌塘最多的探险家。赫定分别于1901年、1906年、1908年三次进入羌塘,试图到达拉萨,但均受阻于色林错户外探险死亡。他的足迹覆盖了羌塘的各个部分,留下了大量的素描、地图和生动的描述。迪西在1897-1899年间三次进入羌塘的西北部。赫定和迪西都是出色的制图员。
贝塞克等人的穿越是一个突兀的插曲。1950年,在解放军进入乌鲁木齐前夕,美国学者贝塞克(Frank Bessac)、驻乌鲁木齐的美国领事马克尔南(Douglas Mackiernan),以及三个为逃离内战到新疆的白俄罗斯人,取道逃往印度旅游胜地排行榜中国。这些人几乎已经穿过羌塘,但最后还是被发现,色林错边的边防士兵开枪打死了马克尔南和两个白俄罗斯人,但贝塞克和一个随从却安全抵达拉萨并去了印度。
严格来说,贝塞克一行的穿越,只是一次逃亡,并非主动的探险。这个插曲也预示着中国人对羌塘探索的开始。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又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综合科学探险。1989-1990年,青藏队对可可西里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考察队拥有68位分属27个专业的科学家,总行程12.5万公里,考察面积7万平方公里,考察结果直接推动了可可西里保护区的成立。
青藏队是中国科学史上史诗般的篇章,也是羌塘探险史上承前启后的英雄群体旅游胜地排行榜中国。在80年前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中,斯文•赫定把“独行侠式的探险”变为“多学科的科学考察”。青藏队的这三次综合科学考察,足称得上是“多学科的科学考察”的典范。
20世纪,我国学者刘慎谔曾于1932年3月从叶城库库雅山口探入西昆仑山,进入到海拔5500m的阿里高原,又过拉达克、列城、抵克什米尔,再出喜马拉雅山脉,抵达印度,途中他对羌塘西部的阿克赛钦地区进行了植物考察。气象学家徐近之也曾于1935年,骑马穿越念青唐古拉山口,来到羌塘高原东南部、被称为“之大天湖”的纳木错,花了28天的时间,绕湖环行一周;并在其后两次撰文向世人作了有关的科学报导。他们可以说是我国科学界考察与研究羌塘高原的先驱者。
1976年,李明森教授有幸参加中囯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进行藏北地区综合科考察。当时该地区几乎没有任何中外前人科学考察的文字资料,也得不到当时解放军测绘部队实地调绘的相关图件和信息,仅有的是曾到过该地区的藏族干部与群众所谈的有关那里的一些见闻。所以,当时的藏北无人区仍然是青藏高原考察研究中最大的空白区。我们的考察路线是从冈底斯山脉北麓往北至昆仑山的喀拉米兰山口,纵贯藏北无人区的中心地带。这次科学考察虽不能称“首次穿越…”,但参加这次考察的专家包括了地学、生物学等12个专业,其学科之多、综合性之强,以及所获科学成果之丰富和重大,是史无前例的探险旅行电影观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称得上是藏北无人区首次综合科学考察。
这样的探险,是为了什么呢?除了李奇微对藏羚羊迁徙的追踪,其余探险并未带有发现或探索的目的。作家弗莱明(Peter Fleming)质疑道:“今日之探险,易于实现而难以正当。”实际上,不管哪个时代的探险都面临如何正当的问题户外探险死亡,也就是探险的意义何在。马丽华在《青藏苍茫》中写道:“艰苦本身并不指向什么。……如果艰难困苦仅只销蚀掉我们的岁月和生命,又有何益呢?”
当我回顾羌塘百年的探险历程,不禁心潮澎湃探险旅行电影观看。人类的好奇心驱使我们走向未知之地,这是所有探险的原动力。我们容易理解地理发现和科学考察的意义。那么,如何理解这种体验式的探险呢?
科洛士曾这样总结他喜欢长途骑行的原因: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精彩纷呈的风景以及长途骑行本身的挑战。同样的好奇心,驱使早期的探险家去“发现”,驱使青藏队和夏勒博士去考察,同样,驱使欧美富裕国家的公民去体验,寻找自我实现的个性方式。他们的探险,也扩展了人类勇气的疆界,昭示世界和生命所有的可能性。
这样的探险,又能给羌塘带来什么呢?壮美的自然,丰富的野生动物,是这片土地的财富。然而目前并未带来收益。在许多人眼中,这里仍是特殊的土地旅游胜地排行榜中国,其山川和动物有足够的吸引力。管理得当、影响小的旅游是将资源转化为财富的对环境破坏较小的方式之一探险旅行电影观看,有助于保护偏远羌塘的文化和生态。对羌塘山峰的攀登,在羌塘某些区域的穿越,或许是开启藏北特种旅游的钥匙。实际上,国外已经有旅游公司在开展羌塘探险的业务。
从几代西方探险者的身上,我看到非常良好的延续性。赫定激发了夏勒的梦想,夏勒引导李奇微追踪藏羚羊。完善的知识积累和传播体系,使得每次探险都能站在前一次探险的基础上。每次探险都使用当时最适合的交通工具和科学仪器。探险者都有良好的科学或教育背景,能够对所探索的区域进行敏锐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西方社会对探险的推崇和资助,也是探险得以继续的关键。
我们“缺席”了第一阶段的探险。因为羌塘一直在我们的视野里,无须“发现”。17世纪初,固始汗曾率领军队从新疆和田出发越过昆仑山,斜穿过羌塘塘到达纳木错;18世纪末,乾隆皇帝从纳木错向北到玉田(克里雅)开辟了一条商路。据我了解,在1960年代,曾有一队牧民从今尼玛县绒玛乡,向北穿越了羌塘,抵达图拉。更不用说进出的中央政府官员,来往拉萨-西宁或者拉萨-列城的商队。
遗憾的是,除了刘慎愕,当时国人尚未能用现代科学的规范来认识羌塘。1932年,我国植物学的先驱、当年西北科学考察团团员刘慎愕探险旅行电影观看,依靠买来的一群羊,单枪匹马翻越昆仑山、越过羌塘西部,进入印度,并沿途收集植物方面的资料。
第二阶段由青藏队担当主角,而后到的西方科学家也贡献甚多。中外科学家相互合作更容易取得成果,这早在赫定率领的西北科学考察中就得到了证明。
而第三阶段,目前已有不少国人组织车队穿越羌塘,但冠以“探险”或“考察”的名号,实难相符。相反,骑行者真正拉起了羌塘探险的大旗。
2009年4-6月,一位年轻人(网名丁丁)和一位中年人(网名老苟),大体上沿科洛士2003年的路线,自南向北穿越了羌塘旅游胜地排行榜中国。他们4月29日从双湖出发,历经36天,骑行将近1100公里,翻越可可西里山,抵达鲸鱼湖,从茫崖离开羌塘。旅程中18天没有遇到人,倒是遇到11次棕熊。我印象中,这是中国人首次骑行穿越羌塘。丁丁坦言“老苟旅行的主要是追求刺激,而我追求的是经历和遵从我内心的渴望。”
独自横穿大羌塘无人区,1400公里,杨柳松花了77天。在这77天里,杨柳松只遇见过两次人。对于习惯群居的人类来说,长时间独自一人,是在和自己的本能作斗争。
李聪明从1989年第一次骑游算起,他已经骑行长达25年。从海南三亚到黑龙江漠河,从新疆帕米尔高原到祖国版图最东端的,他的车辙,印在了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行程十一万多公里。
一个如此有经验的骑行者,却在2014年横穿大羌塘无人区的时候失联。过了一年半,进入无人区的老男孩车队才发现李聪明遗留在可可西里的自行车。
我们无法得知李聪明在穿越的途中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浮游般渺茫。可能这就是羌塘的魅力吧,它折磨着你的身体和心灵,但是又在冥冥之中,向那些渴望自由的灵魂招手。无垠神秘的荒原不动声色地收留了李聪明,敬畏自然,是人类永恒的课题。
去年4月,一位爱户外爱探险的妹子——墨颜探险旅行电影观看,和她的三位队友推车进入羌塘,历时39天,完成了穿越。传说这是女性首次无后援成功穿越羌塘无人区,墨颜也因此成为了2015年中国金犀牛奖年度突破得主。
时下流行一句话:不遗憾的人生要有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游胜地排行榜中国户外探险死亡。但在张昕宇看来,旅行绝对不是一拍脑门就冒冒失失地“说走就走”。
羌塘,有很多人曾经走过,科学家亚马逊探险电影大全、测绘兵、探矿人、盗猎者……虽然我走得更深些,但依然每一次都是艰苦的旅行,还不到探险高度。
羌塘无人区,人迹罕至,野生动物出没;也许没有水、没有食物,生命无时无刻不处于危险的境地,那里,充满了恐惧,甚至充斥着死亡的气息.......
我想到了在城市里,在我们居住和生活的钢筋水泥里,在我们周围熙熙攘攘的人潮人海中,在我们每天所面对的纷繁复杂中;
常常,我们也充满了担心、害怕、胆怯和恐惧;这些信念深埋在你我的“无人区”,阻碍我们成为我们自己——我们的潜意识也有点像无人区,它就在那里,我们对它却心生畏惧;我们想知道是什么束缚了自己,却不知如何探究,怎样穿越......
人是群体动物,但心灵是孤独的。不时去荒原,摒弃繁华,看看真实的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不要怕迷路,世间本就无路,迷失才可怕,走在正确的路上都觉得行往错误的方向。祈愿每一个尘世中的孤寂旅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之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