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文化特色娱跃文化打造休闲文化广场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5-26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宾和各位媒体的朋友们,欢迎通过达沃斯官网和爱奇艺直播观看这场辩论会的各位观众和网友……

台湾的文化特色娱跃文化打造休闲文化广场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宾和各位媒体的朋友们,欢迎通过达沃斯官网和爱奇艺直播观看这场辩论会的各位观众和网友。我是爱奇艺的陈伟,这里是夏季达沃斯爱奇艺辩论会,爱奇艺和达沃斯渊源由来已久,2015年很有幸获得新领军者全球友好性成长公司,在2016年、2017年分别举办了两次辩论会的论坛,也是从的角度来观察并且关注中国的文化,在产业、在商业、在各个层面发展和变化,今天也是一样,我们今年的辩论会的主题是中国流行文化。

  陈伟: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到场五位来宾:保利拍卖文化总经理李达女士,传茂文化首席创意官陈楸帆先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作家、第74届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女士,山东大学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贝淡宁,凡普金科创始人杨帆先生。

  陈伟:今天主题是中国流行文化,所以我们请来的五位嘉宾,请五位嘉宾,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流行文化目前的特点和发展的现状,同时关于流行文化在创意、生产、工业化、商业、产业、等等方面运营的一些心得和观察,做哪些是我们的愿景和目标是我们的希冀,针对这些问题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听听各位的观察和洞见,先请李达女士,从您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

  李达:今天让我先发言,也挺符合我现在的身份,我们今天谈的是文化,中国作为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从事的行业就是艺术品拍卖,艺术品交易,我们每年经手的艺术品大概有3、4万件,这3、4万件的艺术品基本上是上下五千年,有当代的,还有古代的东西的。

  李达:所以文化这个领域在中国来讲,可以说一个积淀非常深厚的宝库,我们现在今天讲流行文化,我们现当代的人如何把深远的宝藏里的有机食品、好的东西提炼加工出来,给我们现代的、未来的人群去滋养,还是糊里糊涂在里面拿到,草率地投放到我们的市场,投放给我们的孩子,来组成我们所谓文化,这个是我一直来思考的问题。

  陈伟:您一直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和发展,在这个角度来讲,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相结合,在当代语境下发展出它的新的光彩和新的亮点,让年轻人,尤其这一代的年轻人,主体用户人群,能够在传统文化当中看到很多很优秀的东西,这可能需要像您这样的从业者,在流行文化语境下大放异彩的点,我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李达:我们这个文化相当于从上下五千年来讲,唐宋元明清这么过来相当于一个简单的比喻,每一个朝代是一个珍珠,在串起这个珍珠链条的那根线,实际上就是我们文化人要做的线人,你把每一个朝代的这些遗珠、璀璨的珍宝串起来拿出来选出来把它串联出一个链条给当下的社会去看,这就是我们文化人,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无论当代人的喜好,怎么把这种传统的东西植入现代语境里让它很快的接受进来,这是我们行业者思考的东西。

  李达:这两天来达沃斯,我看杨柳青的版画用传统的木刻和制作方法刷一幅画,我看他们的提供的模板,还是捏的面人全是传统的题材,后来我看了以后,手工的东西拿木板刻出来,又有很多的色彩,这种方式已经很有意思了,如果我们把这种题材,不是游鲤,一个胖娃娃抱一条鱼,而是一个动漫、科漫台湾的文化特色,小孩子喜欢的人物,用传统的方式刻成这种东西,组成这种手工的东西传递出去,我相信又动脑,又美感,是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如果出来一种产品,肯定也是很喜欢的。不一定杨柳青版画一定是吉庆有余。捏面人,我看了,不知道在座看了没有,捏的技巧真的非常美,很生动,无论是表情和衣纹,真的是太美了,我觉得是高超的技艺,但是我们的题材是不是非要鹊桥相会,小孩子看了以后,这个仙女跟牛郎到底是怎么回事?有这样的传统题材,但是可不可以把它用我们现代的语言和现代的题材给它结合起来,又让我们的传统的工艺的东西没有流失,可以焕发出新的,这是我们现在应该要文化创意也好,产业创意也好,就是我们应该要干的事情。

  陈伟:是我们创新的方式。从传统文化的坐标方向观察文化,楸帆从科幻的角度观察现进的需求,是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现在,所以我想听听陈楸帆的理解。

  陈楸帆:刚才李达总说的非常好,从传统怎么样去跟现代一些形式做嫁接,更好在年轻一代甚至国际市场传播,我刚从北美和南美走了一圈回来,那边的孔子学院邀请我过去跟读者和作家交流,包括讲中国的科幻文学,其实大家知道,从《三体》获奖之后,这股热潮从国内烧到国外,不光是奥巴马、扎克伯格他们也是《三体》的粉丝,还有学术界,收到过美国外交政策非常重要的杂志,读中国科幻小说研究未来国际格局的可能性。

  陈楸帆:其实,我觉得在这个时代,科技成为我们生活里不可分割一部分,科幻作为一种探讨人与科技关系的文类,它天生有一种的跟年轻时代跟大众共鸣的特点,而且科幻它超越了不同语言、文化地域的差异,它表达是一种,我们称之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世价值。不管我去到北美、拉美、欧洲,各个地方的人读我、读景芳、大刘写的科幻小说,从里面得到不同的感受,感受当下生活所在的困境,包括与科技张力的感受。

  陈楸帆:对于我来说,我可能从科幻的角度聊一下,科幻肯定是接下来十年、甚至二十年最重要的类型,不光是科幻小说,而且是科幻在所有媒介上一个发展,包括动漫、影视、游戏、舞台剧、甚至更大一些比如主题乐园等等,我觉得它都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和生命力的文类,它特别适合帮助我们,把我们所要传达中国价值观和视角向海外输出,这目前来说已经是最成功的例子,《三体》翻译了12种语言,在全球的销量超越了以往当代纯文学翻译过去的成名成家的作品,可以看到这就是一种中国当代文化,或者中国当代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一个最 好的范例,所以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我们应该把科幻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类来看待,不光是以往给孩子看了,当然孩子也是很重要,孩子有很多可以从科幻故事里获取更多非常多的科学知识,掌握非常多的科学精神,看待未来思考的方式,它有非常丰富的内涵跟外延,这可能就是我近几年来一个创作跟行业接触,包括跟海外交流一些观察和感想。

  陈伟:在我看来不仅是内涵和外延具有丰富性,因为它整个发展需要整个全产业链来整体的推动和布局,在这方面郝景芳有更为宏观的视角,她不仅了解科幻,也是亚洲第一个雨果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视角更宏观一点。

  郝景芳:实际上流行文化在未来肯定会是越来越发展的,因为当我们确实像您说的做经济研究的时候,研究经济转型,经济学家会很严肃对比各个国家各个行业,会发现,在中国把很多的行业都加总在一起,叫做其他,包括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很多跟科技有关种种文教体行业,科研行业等等,都叫做其他,慢慢发现,这个其他,以前之所以叫其他,是因为这些行业太小了,叫其他,最近这几年,这些其他行业的增长已经成为中国增长最大一块了,以前是忽略了,现在变成了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了,我自己相信未来是如此,有科学家对比过,这些行业是高附加值的,高人力资本,每个人在这里面价值很高的,不像是过去基本上靠资本,这些行业靠人的能力。中国经济想要发展的话,不能觉得这些文体、科教都是一些边边缘缘的,我们要把它当成认真的事情来做,当成认真事情来做的话,出来的艺术品会越来越多。

  郝景芳:我自己对于中国流行文化,未来和世界的接轨,其实还是蛮乐观、蛮有信心的,为什么?因为在之前很传统的时候,中国创作一些题材跟国外有很大的隔阂,我们创作的对于自己最有切身感受的题材,像黄土地的题材,像是包括一些记忆、苦难等等,国外会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这是你们自己的题材,我们全都不懂,专属于你们的记忆的题材,国外观众和读者觉得是很重要的题材,但是没有共鸣,就像我们看印度某一个历史故事,我们没有共鸣,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生活世界跟国外差不多,面临的困扰差不多大家谈论的题材是什么呢?关于人在这个社会中的孤独和压力,这个时代快速发展如何选择,我想做的事情,父母跟社会给我选择冲突,我如何平衡事业跟家庭,这些东西是全世界共通。当你谈到个体、社会、家庭、国家,真正题材的时候,会发现美国人关心这些,中国人关心这些,每一个国家的人关心都是这些,很容易做出一些真正好的作品,是和世界共同的,内心通。

  郝景芳:科幻也是这样一种题材,当科幻里面,每一次到了国外,跟国外人去聊,聊天这个未来世界老龄化的问题,少子化老龄化他们说对对,我们也有这个问题。聊人工智能给社会的威胁,聊生物科技和基因科技对生活的改变,大数据对人生活的影响和清洗,跟任何一个国家聊起这个话题,大家都会觉得对对对,这是我们面临的话题,我们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觉得非常尖锐的社会冲突。

  郝景芳:在这个层面上不是只属于一个中国特有的文化和国外的文化,是全社会面临的处境、地球命运和科技时代越来越共通,在科技变化发展当中,中国创造出来的故事、流行文化的作品,会越来越容易和世界共通,世界也会越来越关心中国在这方面的表达。但是中国现在有一个问题可能之前的影视工业还没有完全规范化,在拍摄像跟科幻有关的题材,之前有一点力不从心,因为涉及到很多技术方面的合作,我自己在策划和参与科幻影视剧,想要做科幻影视网剧,发现我们想要规范化在做这些创作跟策划,还是有一些不太容易,但是我相信在这些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小,因为中国学什么都学的很快,我对于未来还是有信心的。

  陈伟:郝景芳讲的这一点我自己颇有心得,我自己在做流行文化、青年文化大众化传播的事情,包括爱奇艺很多的电影剧,我所从事的网综,像《中国有嘻哈》《热血街舞团》《中国有说唱》这样的题材,它所选择的题材的缺口,是全世界非常流行的Hip-hop流行的文化缺口,其实在很多国外这些大众的话,也非常关心中国人去做的这些Rap,这些街舞是什么样子的,很容易全球化的视角。

  陈伟:包括像中国有嘻哈这些歌手,去北美、英国、日本、东南亚去开各种各样的巡演和创作营的时候,大家的语言是共通,从我视角来理解,全球化的方式,中国的流行文化从一个新的时代缺口,和全球化的题材上面,迅速跟其他年轻人在一起创作这样一个过程,是非常有意思一件事。刚才郝景芳谈到这一点,从比较宏观的视角上来看待,我想贝淡宁教授,他作为在中国职教了10多年的外国人的视角。

  贝淡宁:我就想批评这个概念娱跃文化,我不是老外。原来我想说,今天讨论的题目流行文化,跟我的研究方向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发现还是有关系,我补充一下。因为时间有限,有一些外国朋友,我还是用英文发言。

  贝淡宁:什么是流行文化,什么是中国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最开始看到中国流行文化的,在1980年代,当时听到的名字是邓丽君、崔健等等,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意思,我当时跟外国朋友在一起,他们很喜欢唱这些歌,当然你必须学会一点中文才会唱,其实是朗朗上口的一些歌,崔健他有乐队,这里面本来就有外国的音乐人,所以更容易接受,这是一个很强烈的讯息,也就是说中国流行文化它并不是从种族上纯粹是中国的,它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要很好的做到中国文化的走出去台湾的文化特色,这其实是要有一个讯息的载体,比如说食物是所有中国人需要的,但是不一定只有中国人才可以吃中国的食物。还有像刚才你们说的科幻小说、书法、山水画等等,跟中国的种族没有关系,大家都可以享受,这个讯息非常重要,文化大家都可以接触到,它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在中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

  贝淡宁:在19世纪之前大家到中国的概念指的是中国的文化,你必须说中国的语言,吃中国食物,但是这样的情况变化了有西方的影响,他们把这个社会,比如说青岛香港、欧洲人住的地方比较好,剩下不太好的地方有其他人,他们把中国的地方分割开来,根据不同的族裔割裂开了,但是大家都有共同的中国文化,我想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去了解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本身的意思,这是一个文化上的问题,此外还有流行文化的意思。

  陈伟:贝淡宁教授从他的视角从19世纪观察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如何有很强的吸引力。我们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而我们能够得到的视角越来越多,事实上借助的渠道越来越多,更多借助的是主流的大众媒体的视角而现在可以有各种各样垂直类的媒体和自媒体的视角,可以从从业者不同视角方向观察。

  杨帆:文化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沉淀,所谓的中国流行是一个非常大话题,我觉得在过往几十年以来,中国的文化,或者中国文化对于很多外国人的影响其实并不是流行文化,体现在中国人完全不爱吃的Chinese Food上面,中国的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神秘的,对于外国人来说是大家不太理解的东西,很多时候它的影响在四大名著和孔孟之道,甚至在过去几年里面,在中国我们内部有一个讨论,这个文化输入和入侵太厉害了,来自国外的电影作品娱跃文化、影视创作作品、这种文化,在侵蚀中国的文化和年轻人。我觉得这一点蛮有意思的,中华民族正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民族,非常有意思的,它用它可能叫海纳百川的性格把这些文化吸收了,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东西,这是我想讨论的。

  杨帆:我援引一个在科幻小说里面的描绘,在三体,大刘描绘到三体人民是离地球4亿光年外的民族,他们相互之间思维是透明的,在这样文明之下没有产生文化创作当三体民族文明和人类文明接触以后,他们发现人类文明太美妙了,你有很多的艺术创作的洞悉,而三体文明做出来的东西都是很实际化的,具像化的,三体文明把人类文明创作的进行再创作,输入到人类文明里面,与此同时,很多的创作它产生的成就好象比人类本身产生更大,但是这是刘慈欣描述的是一个虚拟的场景,套用在中国文化上很有共通之处的,中国的文学,无论在座几位还是科幻作家刘慈欣消化了国外科幻的作品并且再创作,或者拿到这些创意通过结合我们的经历创作,卖出来的东西受到国际友人的喜爱。

  杨帆:包括日本的动漫进入到中国,现在国内流行国风动漫非常火爆,在年轻人的圈里引爆亚文化,包括陈总说的嘻哈、街舞,经过中国特色变成了中国式的音乐作品,包括像之前的很多结合着像GAY等嘻哈的本土音乐人写出非常多嘻哈作品,中国的游戏进入了电子竞技的殿堂,我们把那些外来的,所谓入侵或者输入的文化,经过我们的消化和吸收,变成我们的自己的文化,反而输出出去,我自己聚焦在财经领域,看到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其实在西方对于每一个人的财商方面的教育、财商的意识从小到大,中国这些年来,因为受到这种感染,也是非常拥抱跟理财相关的事物,而且这种事物近乎于一种狂热,我今年去了奥马哈参加巴菲特的年会,我见到的中国面孔多于我见到美国的面孔,中国人对于巴菲特是狂热的热爱,而且非常有意思,中国与会参与者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在美国我看到欧美的面孔,可能都是上了年纪,跟着哈维斯等一起成长很多年,非常不一样的态势。

  杨帆:我觉得,我们中国所形成的文化是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折射出整个社会的焦虑和急躁,我们这些年说一句话叫知识焦虑,中国非常火爆一个词叫知识付费,就是因为焦虑,焦虑是说我的朋友发了朋友圈,讲了马云和雷军的话,我身边所有人跟那些名人套近乎,我作为不知道这些的人很着急和焦虑,与此同时,中国很火一件事知识付费,其实知识付费在国外非常普及,大家为了版权和写出来的东西付费很正常,但是在中国近些年来快速的崛起,跟支付习惯相关,无论是喜马拉雅还是在爱奇艺的会员还是在微信读书上面,买各种各样的东西去付费、去购买,购买的背后知识付费根本不是知识,是付费,是付费的过程,购买它的过程当中我内心得到了一种安慰,我觉得我好象没有被时代甩下,这就是我觉得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再去消化那些文化,学习那些东西,背后折射出我们的焦虑,我们希望迎头赶上的感觉,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年轻人降低知识门槛,帮助大家了解听起来拗口,但是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的知识。

  陈伟:从杨帆的发言当中,我感受到其实流行文化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的是这个时代社会和每个人的焦虑,以及每个人的价值观具体的一些切口。而从另外一方面,我们这个时代的科学技术的更快速度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是从渠道角度,大众媒体的角度、传播角度,让流行文化整个发展有了更多的渠道和土壤,从传统大众媒体到现在移动媒体,包括更新的短视频也好,直播也好,同时还有更多的AR技术介入,让每个人有自己个性化的视角获取自己关注的文化的产品娱跃文化,以及内容的切口。

  陈伟:我特别想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到底我们在现金中国的流行文化,为什么我们谈中国流行文化,我觉得可能从全球化的视角来想的话,把中国本题文化、传统文化结合在流行文化当中,同时,可能会有用世界的声音唱中国的故事,讲中国的故事,聊中国的故事打造休闲文化广场,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从整个媒介发展的角度来讲,其实流行文化的用户主题其实已经越来越不大众化了,越来越圈层化了,因为每个人可以通过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渠道获得自己与自己相同喜好,和相同价值观族群的朋友们,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娱跃文化,大家怎么看关于流行文化的圈层文化和大众化之间的关系。

  李达:最大的好处就是数据。快车道数据的推送,还有科技的发展,给文化每个人的个性的文化的喜好,能快速得到,我觉得确实是有益于现在。

  陈伟:因为你便捷获得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打造休闲文化广场,因为AI的介入让每个人有自己的手艺,有自己想看到的,一方面得到的信息多种多样,获得文化来源也多种多样,有的时候我会自己教学我的产品里面AI,我告诉它哪些我不看,你不要推送给我了,我们点叉,那些引导它,为了让它明天推送更多同类的内容,这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就是信息,AI所带来的信息孤岛,可能你获得的东西越来越单一,过去我们说流行文化的发展,应该会有更多大众更多的人对于同一种文化,同一个门类的文化感兴趣,它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现在恰恰相反,有更多的圈层出现,让不同的人,关注不同的文化视角,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小众文化,亚文化,能够有很多很多的实际的用户。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从我们的先进视角来看,到底是大众化还是圈层化,是中国流行文化发展可能的方向呢。

  陈楸帆:100年前迈德鲁预测到了,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状况,一个是时间上的碎片化,虚拟空间的圈层化,我们的注意力被媒介渠道所把控的,媒介渠道的背后是技术,不同的媒介也好。这其实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回到8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之初,最主流的媒介就是电视或者报纸还有杂志,那个时候一份杂志一份报纸出来,可以覆盖80%、90%的人群打造休闲文化广场,因为大家没有其他的信息渠道获取这样娱乐,现在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亚文化或者地下文化的圈层,及其垂直化的,在往后发展出自己一套话语体系,你玩B站和玩别的平台看的点不一样,弹幕都不一样,怎么打破,对于内容创作者是一个挑战,现在很难说你创作一个东西,你希望它打破所有次元壁,使用的媒介形态又不现实,所以一个故事有许多种,在动漫是一种,在网剧是一种,到电影又是另外一种,这个时代讲故事的人,会说内容生产者需要有这种打破自我认知决心和勇气,不断推翻自我,比如说我写小说,我如果给一个动漫写脚本,不会考虑小说的形式,因为用新的视觉和画面讲故事的方式,这时候需要完全转化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包括你所有的不同受众其实也是一样的。这个时代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可能是最 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但是在这里面也有一个技术的权利,你所有的媒介有这样一个权利存在,你怎样引导内容和价值观,或者这个问题的存在。

  郝景芳:刚才楸帆讲到各种不同语汇小众相互之间语汇不同,今年《中国有嘻哈》非常有名的外部事件,就是虎扑和Wuli凡凡的对抗,这其实就是两个圈层之间的对抗,他们之间用不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真的是天雷斗地虎。整个互联网圈很有特点的事件,这个事件非常有趣,让吃瓜群众旁观了很久,会反映出来两个圈层之间有次元壁,相互之间无法对线

  从整个社会文化现象来讲,是一个好事,是不同多元文化,所谓多云文化就是每个人有生存的空间,以前80年代、90年代一个科幻的读者,在他整个周围环境里面找不到一个共鸣,他就自己看娱跃文化,自己看完以后没有人跟他讲,这样很多的小众文化在过去都是这样的,他自己觉得自己是独一份,很孤独,在互联网发现,小众的爱好一找找出一千万人,互联网把小众联系起来了,每一个圈子一找就有好多人,这是多元文化有很好的土壤。但是有一个问题,当好友的小圈子变成一个封闭小圈子,让我想到太平洋波里尼西亚每一个小岛上的让发展出一种语言,像中国南部的山区,每一个小山头的村庄都是一种语言,好处是真的是多元文化,每一个小村庄、每个小岛都是一种文化,但是问题在于,从人类历史角度上看,但凡发展昌盛一些的文化,起码语言上大一统的文化,它是整个很大的区域,大家都说同一种语言,能使得千百万不同来源的人在一个地方相互交流,一是战国之后整个中国大洗牌,二是在罗马帝国境内把原来所有效果的人统一起来了,相互交流,三是像英国让全世界说英语,使得数千万上亿人说英语相互交流,多元碰撞,使得这个文化发达到其他文化之上。2018-09-18 18:06:51

  我自己一方面支持很多小众文化、多元文化的存在,多元生存。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又会觉得真的陷入了谁和谁互相不交流了,当大家在一起没有共同文化语言了,其实我自己会觉得这未来会很繁荣昌盛,还是像波里尼西亚群岛一样停滞在当时原始状态呢,哪怕在未来很多种多元文化的小岛,小岛和小岛之间相互之间有交流,有很多人相互交流的文化语言,会有助于文化的蓬勃跟繁荣发展。2018-09-18 18:07:01

  我觉得中国文化的特色,虽然有不同的小岛,但是你一开始用中文来讨论中国文化,已经有历史点,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是中国流行文化的特色,我们一讨论中国西方文化,不会说你马上跟古希腊有什么关系,但是考虑用儒家思想进行新的解释,怎么让年轻人接受儒家文化,这个问题在中国才有,现在在西方国家没有人讨论让年轻人接受古希腊的文化,当然中国有不同的小岛,但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共同点就是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说得不一定是对的。2018-09-18 18:07:13

  我刚好今天上午在来的时候看到一篇公众号的文章,上面讲通过近期数据调查,反而现在95、00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是所有人群当中最高的,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天生的体任,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像杨帆讲到,现在古风或者国风是一个新的类,在二次元,不是纯二次元,是在二次元世界里面中国的年轻人所发展出来一个新的圈层,在这个圈层里边其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式的发展,而且是通过现在年轻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发展出来,它的圈层大大让我们觉得想象力非常大,事实上,我的团队马上在四季度做一档纯粹国风类的网综节目,这是我们发现很多现在的切口看似很多,好像很小众、很窄,但是焕发出的能量非常巨大。2018-09-18 18:10:31

  我们要依靠什么?就依靠我们的从业人员,比如说像《山海经》,多古老的一个文化,但是拍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时候,前一段时间很热闹的片子,但是里面所有的地名还有九尾狐等等所有的都是取决于《山海经》。像传统文化里面像明代吴斌我们在2009年拍一幅作品《十八罗汉图》,《十八罗汉图》所有的罗汉的坐骑都是比现在看的科幻片里面创造的怪兽好看得多,其实这些东西,还有《山海经》里面所有的纹样图案古人的创作,还有出土青铜器里面,一个青铜器上面你能看到当时的所有的气候的变迁,比如说我们在河南出土的一个青铜器上,当时就有食蚁兽台湾的文化特色,两面作为耳,中间还有大象,你看到这也东西就会想,我们在三千年以前,河南的气候就是现在的泰国和澳大利亚时候的气候,整个变迁你会想,原来大象是在河南,而不是现在的泰国,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如果把这些东西拿出来交给专家,交给一个科幻的作家去写一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你可能想象出很多很多的故事来。2018-09-18 18:11:23

  其实这个洞悉就是我们说怎么从传统文化里找到我们的有机食品,给它加工成一个美味的饕餮盛宴,给我们的孩子吃。而不是非得要宫斗剧吗?然后这个宫斗剧,这几天我看了以后觉得挺悲哀的,把人类最最不好的点放大给孩子们看,好象人和人之间都那么傻吗?我就觉得,编剧其实这个洞悉,我觉得就是把那个人类暗那一面给挖掘放大了以后,成了主线,所有的工作,大家听了可能社会上有一些事情最后一弄成了宫斗剧了,这个东西一旦成为流行文化,我觉得就要批评,人类是有暗的一面,但是你不能挖掘出来放大了传导。这就是我们到底要给流行的文化也好或者是现在的人,我们到底要吃什么样的食物,到底是有机食品,还是垃圾食品,高热量的那几点弄过去,这个是我看了以后挺悲哀的。2018-09-18 18:13:56

  这个中间的所有的戒律也好,有待于提供内容的从业人员、编剧、主导,是不是要努力往这个正面上去统一,而不是妥协,好象为了引起新闻而新闻,我觉得这是文化人的良心。2018-09-18 18:14:19

  我完全同意的观点,从这些年的探索来讲的话,我们一直提出来六个字去创造不跟随,因为文以载道嘛,任何的文化都会承载创作者本身价值观的传导,流行文化当然也逃不开这样的规律,它也传递着创作者本身自己的价值观,和它想要把什么样的价值观传递给它的用户,这里存在着一个所谓的引领和迎合的关系,我们到底迎合于当今时代的现在一些用户需求,还是引领半步我们在文化层面也好、作品层面也好、科技层面也好,在很多的角度来讲,其实如何把精英实力用在创造流行文化引领上面,我觉得可能会是我们很多从业者一个课题。我非常同意的观点。2018-09-18 18:17:30

  时间也不多,我想刚才我们大家探讨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关于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和趋势,我想请五位能否用你们自己的视角,用一个比较言简意赅表达方式对于接下来不多说,接下来几年内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有一个展望和洞见的预期。2018-09-18 18:17:44

  我的希望就是说,在我们传统文化的宝库里面,更多的提供好的有机的食物,在这个流行文化里面让社会健康地发展。这是所有从业人员都应该首先要做到的。这是我的期望。2018-09-18 18:18:14

  我非常赞同。在多元包容前提下,我其实觉得现在中国可能所谓的流行文化可以叫做流行没文化,或者流行不够文化。2018-09-18 18:18:32

  很多东西有点过分消费主义,过分娱乐,过分跟随,最 好那一部分艺术和文化的产品台湾的文化特色,放回到那个时代,肯定是先锋、前卫带有刺激性,会触动一些人最深层次的情感和不适感,要求我们的从业者和平台去做一些有价值观和方向的引导。2018-09-18 18:18:58

  我自己希望流行文化越来越多的真正关注到人心里面的东西,尤其大家很有共鸣内心的东西,我们的流行文化相比于美剧很能尖锐切入到流行时代人们心目中的共鸣点,有的时候对这方面的挖掘不够多,我一直觉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周围社会时代,大家心里面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我希望流行文化真的去看,去听,人们心里面有哪些声音,关注到这个,把我们情感共鸣这些地方表现出来。2018-09-18 18:19:09

  因为我在山东大家都知道山东是儒家发源地,我最大的期望古典的文化变成最流行的文化,包括可以研究一些新的文化,儒家价值观与人工智能有什么关系,也可以用儒家价值观来解释人工智能的挑战。也可以写一些小说,放一些儒家价值观。2018-09-18 18:19:39

  从我个人对流行文化未来的观点有以下两点;第一个叫非主流长大了,非主流就是主流,其实主流文化不是说再怎么演变,而是那些亚文化的覆盖的人群他们成为社会中坚力量,自然他们推崇的文化就是社会主流文化。第二个观点是伴随着信息时代,伴随着第四次工业大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一定会更加密集这种密集也会推动文化的圈层也会更加碎片化,刚才说亚文化,不同的同同同好关注同一个事物,现在是关注同一个事物喜欢不同的CP,也分成不同的阵营,这就是当今因为有更多的连接,我太容易找到我的同好了,所以我自然形成了小圈层。我觉得刚才郝景芳说希望未来有连接,我观点有点悲观,我觉得这个小岛就是孤岛的小岛了,伴随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孤独。2018-09-18 18:20:01

  今天探讨的流行文化因为各位的努力和关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多元的流行文化注定让它的能量在各个点上汇聚成各种各样的色彩,而这些各种各样的色彩最终能够让中国的流行文化在未来、在全球的文化当中发出新的异彩。今天的辩论结束,谢谢大家!2018-09-18 18:20:1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