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名言科技技术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公立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的重要内容。日前,由健康报社主办、华润三九药业公益支持的“专科建设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系列交流会”在四川省举行。会上,医院管理者、科室负责人围绕“科技创新塑造医院发展新优势”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科技创新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很多“看家本领”,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在当前加快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除了支撑临床医学技术发展,医学科技创新又被赋予了科教兴国、人才培养等重要内涵。这是医学科技持续高水平发展,从量变达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2016年开始,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文件,多次强调要推进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过去人们认为,学科发展、科技创新都是医院、委属委管医院、大学附属医院等级别较高或者实力较强的医院才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但实际上,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对科技创新的主体并没有进行区分,这就是说,任何医院只要符合其持续发展的需求,都应把科技创新、学科建设等作为发展的一大重点。所以,各公立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定位,从总体的战略布局出发,找准医院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的发力点,补短板、扬优势,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携手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共同建设健康中国。
医疗是立院之本,教学是兴院之根,科研是强院之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做科研布局和组织工作的时候,时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融合是公立医院发展的新趋势。其中主要包括推动原创性疾病预防诊疗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策略的研发和产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相应制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早在2018年就出台了“华西九条”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探索推进医院的科研成果转化。
以科研促进临床发展,是医院总体的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健康。
2021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列为国家医学中心首批11个“辅导类”创建单位之一。医院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了科技创新在医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尝试从“医教研”向“研教医”转型发展。在维持高水平医疗的基础上,医院加强医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转化。这是对医院发展内涵的进一步丰富,是对公立医院发展的更高要求。
陕西省高校密集,人才实力雄厚。依托这些资源优势,今年3月,陕西省正式启动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并将该平台的总窗口设在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定位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不仅没有物理空间的围墙,理念上也提倡开放、交流、融合。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与全球各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同促进科技创新。基于这样的载体和生态,为了要实现多方获益,我们不仅要把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打通;还要在双方诉求中找到最大公约数,既实现短期效益,又能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德阳市人民医院科技成果创新及转移转化模式可以概括为12个字:三层组织,三个文件,三个阶段,简称“3+3+3”模式。三层组织指的是成果转移转化管理部门、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小组、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三个文件指的是《科技成果报销及奖励办法》《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试行)》《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德阳市人民医院开放床位1838张。医院现有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医学重点学科、14个省医学重点专科。手术占比为42%,平均住院日为7.75天。在2021年度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位列全省第5位科技技术创新。医院有权专利达1400余件。通过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相关制度科技技术创新、规范专利代理服务机制、成立转移转化工作组、搭建院校企交流平台等一系列举措,医院逐步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移转化数量和金额逐年递增。在《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中,医院位列全国第53位,四川省第3位。
随着国家对医药卫生科技创新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申报科研项目。但从申报成功率来看,医院间的差距非常大。这种差异是先天性的,并不会随着医院的发展而缩小。相反,随着医院功能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和差异化发展,医院所专注的科研创新领域也会进一步分层,在项目申报和立项上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四川省肿瘤医院坚持围绕临床问题开展医学科研创新,近3年成功立项3个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更是于去年申请到“国自然”项目10项。但是,医院越来越感觉到,进一步提高项目申报数和成功率的难度相当大,因为医院面临很多“国家队”的竞争对手。
我认为,国家和各省、市应该在科研项目申报的制度设计上实行分层管理,让“国家队”“省队”“市、县队”可以在各自的层级上申请到适合各自的科研项目,解决其面临的问题。
提升科研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院可从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但仅从医院科研管理者的角度看,医院应充分围绕组织动员、针对引导和高质量服务这三个要素,进行科研服务。例如,医院可面向医务人员进行科研知识培训,优化课题的申报程序和遴选形式,帮助分析科研立项申报中存在的问题,规范申报书资料等。
四川省人民医院从自身学科优势出发,明确优先的攻关方向和人才培养方向;制定奖励措施和办法,调动医务人员科研积极性,激发科研潜力和创造性;针对申报书的撰写和填报问题,医院专门聘请了多位有经验的专家开展专题培训,重点项目或者是指南撰写,制订了一对一的导师服务。我们还通过协同联动,提升申报效率,并实施了长效管理,不断扩展研究队伍。总体来说,只有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申报积极性,同时严格把控申报导向,才能在管理层面保障医院科研水平的稳步提升。
过去,医务人员的工作重点都在临床,工作负荷也非常大,在临床之余发表文章、申请课题困难很大。但是目前来看,公立医院的科研、教学以及临床水平是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忽略哪一个方面都不行。
医院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立足实际、夯实基础,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行稳致远。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科是成都市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在科研方面给予科室非常大的支持。目前科技创新名言,我们与成都医学院进行合作,开展基础科研,而临床研究则结合本院临床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在科室内部,我们有一个刚性要求,即医生每年要有一定的科研产出,包括科研项目申报、学术论文发表或者新技术及专利申报等。医院也鼓励开展医工合作,强调学科交叉融合,解决临床难题。
简阳市人民医院是一家甲等综合医院。作为基层医院,医院定位于服务基层百姓,发挥好县域医疗服务龙头的作用,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解决好县域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做好医院科研创新,关键是培养人才,并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科研创新环境。目前,医院拥有硕士和博士近300人。从县域医疗服务来看,这支队伍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但对于医学科技创新来讲,这支队伍还远远不够。当前,医院也在陆续推出鼓励科研创新的措施,包括对论文论著、科研立项、科研成果、专利实行奖励和绩效加分,而且奖励的力度也比较大;在晋升、晋级方面,医院也对科研创新人才予以倾斜。基层医院要做好科技创新工作,要与大医院,特别是大学附属医院密切合作,还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成果转化。
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是一家胃肠专科医院,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从专科特色来看,医院有着深厚的中医技术传承,这也是医院科研创新的重点领域。医院工作应该围绕临床、科研和教学展开,我们始终把医疗技术的研究突破放在首要位置。医院早在2007年就制定了科研创新领域的“1357计划”,即:1个研究方向,下面分成很多子课题,每个子课题又有3年、5年、7年规划。
通过这样持续、有规划的管理和投入,医院科研创新保持了持续向好的发展趋势,先后取得了成都市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四川省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和多项国家级学会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尤其是在专科专病建设方面,科研规划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医院建成了慢性顽固性便秘专科,开展规范化手术,每年完成便秘手术1000余例。医院还建立了肛肠皮肤性病科,专门从事艾滋病患者的肛肠疾病治疗。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川南片区的一家三甲综合医院。为了提升科研项目申报成功率,医院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结合实际制订政策,聚焦重点学科方向申报科研项目,并对项目申报以及申报后流程实施全过程监管,促进工作按时完成。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医院出台院内配套政策,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转化积极性。
医院还与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积极合作,建立科研转化平台,并寻找相关企业单位进行合作。但是,在科研创新和转化的过程中,医院也遇到一些困惑。对于拥有独立采购体系的大型公立医院来讲,其创新产品一般可以很好地进入临床;但对于其他医院,一些产品的审批和采购环节往往会遇到瓶颈。比如,医院必须采购和使用国家和联盟集采的药品或医疗器械,这就使医院科研转化产品“卡”在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为科研转化打开落地通道。
绵阳市中心医院是一家甲等医院,同时也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一家地市级医院,依托自身条件和一些有利因素,医院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自己的一些努力和探索。
首先,医院成立了专门用于开展临床科研、基础科研和医学成果转化的机构——科技科,专门面向临床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和支持。医院还成立了中心实验室,并购置了多台百万级别的科研设备,用于开展基础科研项目。同时,医院还投入建设了科研相关的附属设施科技技术创新,包括GCP(药物临床实验质量管理规范)办公室、伦理办公室、动物房,未来还将建立一栋专用的科研大楼。
在软件方面科技技术创新,医院通过设立各种奖励机制,激励临床医生在工作之余开展临床和基础科研。为了支持医生做科研、文,医院专门设立了院级科研基金,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资金支持。医院也开展科研帮扶活动,为有兴趣从事科研的临床人员专门进行科研思维、标书撰写等方面的培训。
长期以来,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都是将临床工作放在首位,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2008年汶川地震后,心理疾病诊疗需求大幅增加,医院的服务量也显著提高。面对激增的需求,国家加大了在精神医学科发展方面的投入力度。作为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医疗资源得到迅速扩容科技技术创新,制定了医教研共同发展的理念,并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外引内培人才。
在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同时,医院的科研教学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医疗资源的扩容和人才队伍的强化,为医院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医院强化科教管理,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创新提供激励。同时,医院在院内营造出良好的科研氛围。物质奖励只能在短期内调动科研的积极性,要想科研创新持续发展,依靠的必然是医务人员的内在动力,也就是通过荣誉感和成就感的驱动,不断激发高水平医学人才的科研热情。
通过这些努力,医院精神病学专业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5年综合排名第8位。近年来,医院获批“国自然”项目9项,参与脑计划项目子课题5项,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为医院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中铁二局集团医院以新技术、新项目赋能专科建设,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在每年年初都会制订全年科研计划,对经费、设备、人才引进作出部署。目前,从2021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结果来看,医院出院患者手术占比、手术占比分别为19.93%和37.82%,较上一年度显著提高。作为一家二级医院,中铁二局集团医院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承担区域内百姓常见病、多发病治疗的任务。
不可否认的是科技创新名言,与医院相比,二级医院专科建设的“含金量”相对不足,重点专科、重点实验室等仍然匮乏。同时,很多医疗技术在二级医院开展也存在技术、人才和政策的瓶颈。二级医院开展学科建设的一个可行路径是引进一些医院成熟的适宜技术,尽快打通上级医院与二级医院,以及二级医院与下级医院适宜技术推广的通道。此外,在调动医院与二级医院开展科研合作的方面,除了医联体、科联体外,目前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建院于1958年,是中国第一家体育医院。立足特色和发展实际,医院以骨伤专科发展作为学科建设的根本,以运动医学为抓手,同时发展运动康复、运动损伤防治,以及中医药在运动损伤防治中的应用等。
医院将科教部单独从医教部中分离出来作为科研教学的主管部门,为全院科研创新和学科发展提供了服务和支持。之前,很多临床医生缺乏科研意识及科研基础科技创新名言,医院就从外院聘请专家,从申请课题、撰写标书开始,对他们进行系统辅导。很多医生从一开始对科研无从下手,到开始尝试申请院内课题,再到竞争更高科研创新平台的项目,一步步成长起来。
通过科研与竞技体育,科研与临床相结合,研究成果不仅为高水平竞技体育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与保障,还应用前沿理论和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百姓,指导大众健身,契合健康中国大战略,医院也因此正向高水平研究型医院迈进。
近些年科技创新名言,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在科研工作的导向上进行了调整,更重视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研究和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做研究而做研究、为拿项目而申请项目”的状况正在改变。
目前,很多医院都有自己的定位和特色,实现了差异化发展。不仅在医院层面,在医务人员层面,每个人也应当差异化发展。比如,有的医生更适合做临床,有些则更喜欢搞研究。对于没有很好科研基础和研究兴趣的医生,不应该勉强他们去走科研的道路。此外,医院科研创新中,合作共赢十分重要。产学研合作与互补,以及医院内部与医联体之间的合作,可能产生科研成果“1+1>2”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