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与创新作文科技创新主题黑板报
我开办微信公众账号“新媒体创意营销”已经有几年,其中关于各大品牌节假日/热点借力数字海报的文章得到不少粉丝及业内人士的喜爱,这里首先表示谢意……
我开办微信公众账号“新媒体创意营销”已经有几年,其中关于各大品牌节假日/热点借力数字海报的文章得到不少粉丝及业内人士的喜爱,这里首先表示谢意。
我主要在高校里研究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及新媒体营销,并试图将两个领域融合,进行一些交叉性研究,节假日借力数字海报则成了一个比较好的交叉点。同时,我在业余时间还帮助一些品牌进行包括数字海报在内的新媒体营销咨询、策划及设计,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亲自参与数字海报的文案及图像设计。
我的这个研究比较有趣。我自己工作在上戏创意学院(全国最早成立的以创意命名的二级学院),我们有数字媒体艺术、平面设计及艺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并没有相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或广告学院,也没有商学院,不过此类文章还是引起不少广告及营销领域人士的关注。
然而,最近在与广告营销领域的一些学术研究者及行业人士交流我此类关于节假日借力数字海报创意的相关文章时科技创新主题黑板报,却对目前广告营销领域的发展感到些许担忧。
现在的节假日数字海报与几年前的此类海报已经不大一样。几年前的节假日海报更多是直白式、商业味更浓的内容,而现在的节假日数字海报更讲究借力、契合点、文化品位及创意。
当然,并不是现在的节假日数字海报都达到了这些。特别是,在品牌与所借力的节假日间的契合点、文化品味及创意等方面,许多品牌的新媒体及营销团队还有一定差距。
因为是借力,所以现今的节假日数字海报被当成了新媒体营销策略之一,它可能使品牌相对冷的内容变得相对热起来,进而揭示出其作用的实质——降低品牌传播及营销的成本。而并不是一些传统广告营销人认为的那样:一年365天谁天天看你的海报?
其实,一年可借力的节假日也就四五十个(还不一定都要利用),那么也不可能天天让用户看海报。更重要的是,如果你的海报网民不愿意看,那么更需要反思的是你的设计可能没有创意。同时,节假日借力数字海报只是品牌传播的内容之一,品牌应该有其他相关内容的传播计划,而非仅有此类内容。
更有创意的品牌节假日借力海报不仅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今日头条等平台上传播,还可以让品牌对应企业的高管在微信朋友圈及个人微博有值得发布的内容,既传播了品牌,还让高管们借此显示出所在组织的创意与品位(而你正是这些创意与品位的共同创建者)。
在谈到数字海报的内容创意的同时,我反对片面强调内容创意的重要性,而是希望同时重视内容创意及内容传播并完成相关KPI,但是不能片面强调哪一个方面。然而,传统广告营销人往往会片面强调其中某一个方面,可能因他们所擅长哪个方面有所不同。
如果只强调传播KPI不重视内容创意,那么就会让传播的效果不会太好。你可以想象,一个特别差的数字海报,想要在新媒体上有非常好的传播效果,那么如同一个烂片要获得超高的票房一样难,除非是因为差到极点或破了底线而引发大量关注。
如果片面强调内容创意不重视传播KPI,那么同样不会有太好的传播效果。这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这是内容极为丰富信息爆炸的时代,好的内容也需要利用各类策略并通过更多渠道加以传播,否则因内容传播所带来的品牌传播的效率则不高,那样的话“营销成本下降”则成了空话。
我个人认为,在各大品牌理解并应用节假日借力数字海报营销策略的同时,还应该大量地学习其他品牌的案例,特别是近年来最新的案例。因为与内容创意及营销传播相关的学习中,本来就需要大量的案例学习。
我在微信公众账号“新媒体创意营销”中关于各大品牌节假日/热点借力数字海报的文章中,除了多数都包含了相关的点评,更包含了大量的案例。许多广告营销领域的人士纷纷表现出对案例学习的兴趣。个别节假日因为一些原因没更新内容,还有不少读者发信息来追问原因。
据估计,不少节假日借力数字海报的设计团队(包括美工及文案等)可能还会在每次设计前借鉴一下近两年同一节假日别人家的创意。也许别人家的创意会突然让你灵感爆发,突然让你有所启发。
当然,过去的文章中我对于相关案例的点评可能有多有少,主要是考虑到读图时代文字不能太多,所以多数点评没有写过多文字(这篇例外,因为有更大范围的讨论)科技发展与创新作文。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我公众号所发布的节假日/热点借力数字海报的文章侧重点是探讨这些海报的内容设计,特别是版面设计、图像设计、文字契合程度及产品或理念的植入创意等,至于其传播及效果方面的策略通常在其他文章或其他途径分享科技创新主题黑板报。
当然,如果有较多的粉丝或读者希望此类文章能够针对一些品牌的具体案例做更深入的解读,我也会考虑在将来此类文章中加以扩展用改进。
说到对传统广告营销领域的担忧,我还想谈一下传统广告营销人对新思维及新技术的轻视问题。许多人嘴巴上对新思维及新技术很推崇,但在具体工作或行为中却往往与之相反。
究其原因科技发展与创新作文,很可能是因为传统广告营销领域的人士怕新思维打乱了其原有思维模式,新技术冲击了其原来最擅长的东西。人一被打乱或冲击,就觉得自己原有的能力及权威被削弱了。
然而,时代在发展,新思维及新技术正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广告营销领域当然也不例外。为此,近年来我也经历了许多新思维的洗礼及新技术的学习,并将自己的理解化为几本书:《企业微博营销:策略、方法与实践》、《赢在新媒体思维:内容、产品、市场及管理的》及《智能营销:数字生态下的营销》等。
当然,我觉得比写书更重要的是实践。一方面,我写书之前已经经过不少实践与观察,在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一些规律及策略;另一方面,我觉得许多规律与策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验证及改进。因而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对于新思维的更新及新技术学习更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应该提倡的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在上述由节假日借力数字海报引发的讨论及关于对传统广告营销领域的担忧的同时,还想到了传统广告营销人的纠结。其实,任何一个领域中相对传统的岗位及从业者都会因新思维与新技术而有所纠结,这个很正常。
前面谈到,这种纠结主要可能是新思维及新技术给相对传统的岗位及从业者所固有的能力或权威带来的冲击,一旦这种冲击让他们无所适从,他们便会纠结甚至焦虑,有时可能表现出一种对新事物的拒绝,甚至表面上还让人感觉“放不下架子”。
其实,这种纠结我也有过。我想,到了一定年龄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纠结。关键是如何缓解这种纠结,如何放下那表面的“架子”?我觉得至少有三个对策:
第一,要积极接触并研究新事物(包括新思维与新技术)。我说的是积极并不是简单地跟风,而是要认真研究新事物“新”在哪里?它与旧事物的关联在哪里?它从哪些旧事物中发展而来,哪些地方它真正具有先进性?
第二,将原有的优势与新事物对接。千万别听一些人讲:你们被时代淘汰了,你们的东西都没有用了。任何事物都是关联的,要相信,有些规律或思维是长期起作用的科技创新主题黑板报,在新事物中也有它们的影子,而这些地方正是你原来所擅长的部分,要想办法找到新事物中适合你发挥原先擅长的地方。
第三,要尽量扬长避短并协同创新。一方面你有原来擅长的地方可以继续在新事物中发挥作用科技发展与创新作文,另一方面你可以在理解新事物、新理念的同时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一起协作完成一些新领域的创新。有些事情年轻人更适合做,有的事情年长者更擅长。关键在心态,要点在协作。
最后,想谈谈广告营销领域学界与业界存在的鸿沟问题。这个鸿沟不小,主要表现在学界与业界的相互脱节大、相互合作少、相互认可度不高。进而导致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谁是当今中国广告营销领域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责任人?
第一,相互脱节大。一方面,业界认为学界的研究水平不高,研究方向不对,研究方法不妥,研究成果(如论文或调查报告等)多数用途不大;另一方面,学界认为业界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与“术”,而轻视了长远洞察及“道”。
第二,相互合作少。一方面,学界对与企业合作的理解不一。有的人认为与企业合作会增加商业元素,会让学术研究有“铜臭”;有的人认为与企业合作较多的学术层次与理论水平不高科技发展与创新作文,如高职高专中职的理论水平不高;有的人认为想与企业合作,但合作机制不健全,业界与学界合作的目的不一致。另一方面,业界对学界的合作理解不一。有的企业只想找些廉价劳动力,有的企业觉得学界的老师与学生只是“花瓶”,有的企业觉得学校教的东西根本没用。
第三,相互认可度不高。从上面两个方面基本上就导致了学界与业界双方认可程度的不高。谁都觉得自己已经尽力的,问题主要在对方。有时出现严重的情况则是:学界看不上业界的,业界看不上学界的。进而导致前面提到的问题:谁是当今中国广告营销领域总体水平不高的主要责任人?
我觉得双方都有责任。一方面,广告营销是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也需要更有效的理论来指导,如果说理论与实践分别主要来源于学界与业界,那么二者就必然要主动合作,过去我们的主动性够吗?另一方面,合作是双方面的事情,缺了哪一方面都不行,关键在于过去双方都重视合作了吗?没有实践检验的学界理论自信来自哪里?没有有效理论支撑的业界实践自信来自哪里?双方都需要反省。
希望以上想法对广告营销领域(当然也包括创意领域)的人有所启发,更希望通过一些有益的讨论、案例的学习、规律的发现及策略的提炼,可以为推动中国相关领域整体的水平提升尽一些微薄之力。同时,希望学界与业界一起努力、积极合作,共同推进广告营销领域、创意领域的进步与进化!
下面来看2020年女神节(妇女节,或女王节)相关品牌一些不错的数字海报创意案例(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名不分先后,因为见仁见智):
7天连锁这个设计还不错,整个构图将为谐调,同时在头发帽子暗色地方描绘了夜晚。女性侧面的黄颜色与暗处的深蓝色正好是品牌CIS中的主要两种色彩,且巧妙地将带有LOGO的房卡融在其中。
澳斯顿艺术饰材(Everstone)通过家的场景及雅致的淡紫色,配以“暖暖的家,浓浓的爱——献给女神”,将自己的行业特色自然呈现,且给人以温馨、温暖的感觉。
百事可乐的这组海报整体的构图与色彩较为清爽,并将自己的相关产品的特色通过文字加以引申,并将不同职业的女性的不同两面加以呈现。
虽然杜蕾斯的这个海报创意需要英语稍微好一些,但基本的意思明了,且点明了主题:不人、妻子、母亲或女人,而是做自己,体现了一定的品牌调性。
腾讯地图通过表现防疫一线女性(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的风采,并通过“你守护前线,我守护你的每一程”将自己的业务属性加以结合。
国美将自己的玩偶变身为“自由女神”,进而与“女神节”呼应。且为了体现使用其网站可能省钱的主题,用“女神‘价’到”及“若为自由故,会花才算数”进行日暗示,同时“自由”也与“自由女神”响应。
国资小新的一组海报中这里挑选了几张,基本的构图是类似的:左边是一张在一线奋战女性的真实画面,右边一张则在女性侧脸的背景下,前景为该女性的另一面,并总体以“央企巾帼AB面”为主题,向十几位人物为代表的女性致敬。
话匣子FM的海报总体上还不错,且上面文字部分点明今年妇女节的不同,并在右正解用文字向防疫一线的女性表示致敬。如果左下角的二级码的呈现方式再做一定改进,可能感觉会更好。
京东的画面明暗对比较为突出,亮处为一位女性的侧面,其中呈现了几位不同职业的女性。下方文字“生命因你而京彩”与“京东”的“京”进行呼应。同时,下方将自己的玩偶以背面呈现。如果亮处的女性侧影更女性化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可口可乐的海报画面比较欢快,以两位女性举可乐同庆为主构图,右边女性还身着有可口可乐LOGO的服装。总体的色彩也都与可口可乐的主色调进行响应与配合。
中国联通的海报总体画面美感较强,与节日相符。虽然正文的文字有点儿绕,但右边的文字(“心之所向,联通无限。春来疫去,坚守依旧。”)还行,不仅提及疫情,还将品牌名称融于其中。
联想的这组海报难得显得较为时尚与青春,且文字部分花了较大功夫,既有大字突出每张海报的主题,还将文字衬在人物背后,层次感明显加强。另外,上方的背景色及四分之一圆,使画面显得更加活跃。
鲁花的另一组海报我没有挑选,而只选了这张,因为总体上这张的画面美感比较强列,且其难度在于,这个两面的主体是若干个女性置于“油桶”中,要表现出美感,确实要动脑筋。文字中“加油”与自己的行业相呼应。
梅奔的这组海报总体上还说得过去,整体画面有意使用了较为粗糙的笔触。这组海报在向防疫一线女性致敬的同时,上方都添加了话题:“这个拥抱不会等太久”,并在下方统一了主题——“遇见知己,更看见自己”。下方都有英文“她是奔驰”。
魅族的这组海报的统一主题是“她的力量值得被记录”,画面主体都是一部正在拍照的手机为背景,画面当中为一位为防疫做出贡献的女性,既暗示了自己的行业,也暗示这些女性应该被拍照记录。
荣耀手机的这张海报以四位年轻女性为重点,难得显示出了青春的活力。每位女性都拿了部手机,与自己的行业呼应。上方用中英文“她就是荣耀”,既与品牌名字对应,又暗示你以上中那位女性的重要性。
莎普爱思的这张海报的画面总体美感比较突出,左边的文字“她们义无反顾,才有温暖如初”科技发展与创新作文,除了押韵外,也向防疫一线的女性表示了致敬。
四川航空的这组海报在航空公司里面很突出,估计也花了不少心思。画面均以粉色与蓝色为主要两种色彩,前一种暗示女性,后一种暗示飞机所翱翔的蓝天。画面当中均为不同职业的相关女性,在粉色与蓝色背景上分别呈现了不同的一面。上面均为“Women在守候”,下面在关于自己服务理念的文字呈现。
招行信用卡这组海报也相比平时花了更多的心思。画面构图以自己的APP应用画面为背景,主体也为不同女性的两个面,右边统一都戴口罩,与防疫进行呼应。上方呈现不同的一些服务理念。总体上还可以。
东方航空是一段视频,此处为截图。总体色彩换上也女神节响应的粉色,“MU”与“38”被加以突出,同时右边的文字“妳的世界‘飞’常漂亮”中的“妳”暗示女性,“飞”字暗示自己行业。
点评:陈永东,新媒体跨界研究与实践者,关注新媒体背景下的创意、传播、营销、艺术及技术等领域,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商务广告协会(CAAC)数字营销研究中心研究员,2008年中国十大IT博主,2015年、2016年微博V影响力科技观察大V,知名新媒体评论人。出版《企业微博营销》、《赢在新媒体思维》科技发展与创新作文、《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概论》及《智能营销》等著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