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活手抄报图片窍门儿
衣食住行当然是很重要的生活,却不是生活的全部……
衣食住行当然是很重要的生活,却不是生活的全部。要切实推进美好生活教育,需要对生活教育有更为本质透彻性的把握。
美好生活教育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依据和充实的理论源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美好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建构研究”于2019年4月在重庆开题。课题组专家认为,美好生活教育是以美好生活为内核,以培养能发现、创造、共享美好生活的人为宗旨,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美好德育、美好智育、美好体育、美好美育和美好劳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同时,美好生活教育是在美好学校教育、美好家庭教育、美好社会教育这样一种大的生态当中进行的。
显然,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美好生活教育,但它们既有联系也有不同。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被扭曲为单一功利的知识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巨大误区。
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洪明博士所分析,家庭是生活的场所,比起学校教育来说,家庭教育最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与生活的天然联系。家庭教育的问题从根儿上说是家庭生活的异化,从而导致家庭教育的异化。重构家庭教育就是重构家庭生活,让儿童在美好生活中享受美好的教育,过上美好的生活。
那么,我们究竟倡导什么样的家庭美好生活教育呢?或许可以有5个特点窍门儿,即相亲相爱、儿童优先、丰富多彩、自立自强、共同成长窍门儿。
相亲相爱快乐生活手抄报图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师大多次调查研究均发现,“有一个温暖的家”是中小学生的第一愿望,远比金钱和地位重要。所以,家庭美好生活教育的第一目标就是追求相亲相爱的情感生活,首先是夫妻之爱,其次是亲子之爱,同时还要孝敬老人快乐生活手抄报图片。
儿童优先。18岁以下的任何人均为儿童,他们拥有生存权窍门儿、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并且受到优先保护和特殊保护,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的法律原则,也是联合国倡导的“儿童友好”原则的核心内容。其中要特别重视12岁前有质量的陪伴和教育,建立亲密的依恋情感对于孩子一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丰富多彩。好的家庭生活既能够满足每一个家庭成员的需要,又有助于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窍门儿。因此,家庭在确保经济收入的前提下,也需要有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社会交往、亲近自然等有益于家人身心健康的生活。
自立自强。好的家庭给予人生活的保障,更要教孩子掌握生活技能快乐生活手抄报图片,培养自立自强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对于孩子,要培养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学业自己负责,从小鼓励和引导其做家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
共同成长。家庭教育既是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甚至可以说,家庭教育的秘诀是父母自己改变,因为只有父母改变快乐生活手抄报图片,才可能改变孩子。所以,传承和发展家规家训等家庭文化,要充分体现新时代的特点,即家庭美好生活教育是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成长的教育。
关于生活教育,教育家陶行知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例如:“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那么,如何分辨生活的好与坏呢?也许,家风是最为鲜明的标志,因为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稳定的道德风貌和习惯。
许多经典案例早已经家喻户晓,比如江南钱家人才辈出,与一部传承千年的《钱氏家训》密切相关,特别是“利于一身勿谋也,利于天下必谋之”的理念,让钱氏后代志存高远。再比如,梁启超的9个儿女个个成才,一门三院士,得益于“少年强则国强”等理念。
可能,许多读者朋友会说,钱家和梁家都是国家栋梁,是书香门第,平凡百姓如何比得了?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文化渊源深厚并得以传承的家庭,其家风与普通百姓的家风是有显著差别的。
那么,我就来说说自己的家庭,因为我出生于一个极为普通的工人家庭,甚至可以说,父母都是20世纪40年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可是,父母给予我最深刻、最积极的影响就是勤劳朴实快乐生活手抄报图片、孝敬友善的家风。
年逾八旬的老父亲曾经和我回忆起一件往事:1960年我5岁,正赶上生活困难时期,某天夜里饿醒了,我跑去厨房找吃的。看见有一个白面馒头,我拿起来咬了一口就放下了,可能是想起白面馒头是给一岁的妹妹准备的,我随后拿起一个玉米面窝头吃了起来。我不相信5岁的孩子会有多么自觉,但是,要照顾妹妹是牢记在心的。
由于生活艰难,我和哥哥从小就承担各种各样的劳动。例如,上山割草或去垃圾堆捡菜根菜叶喂养兔子,去农民收获后的土地翻土寻找遗漏的红薯或花生,趁着落潮去赶海挖蛤蜊,在家里参与装订纸盒,等等。印象中,我们每天都很忙,却没有怨言,认为自己作为家庭的成员,就应该为家庭分担责任。况且,父母更加辛劳,早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生活虽然不易,日子却过得井然有序。说来也奇怪,劳动虽然辛苦,我却喜欢上山下海,带着劳动成果回家颇有几分自豪。
自觉分担家庭责任成为我们兄妹的习惯。哥哥在读工厂的技校时窍门儿,每月有7元补贴,分文不少地交给父母,由家庭统一支配。他参军后也将补贴寄回家,留一点儿零花钱还买茶叶寄回家里。我工作后,也把工资全部交给父母。1978年调入北京工作,工资大部分都寄给父母,只留饭钱和很少的零花钱,直到结婚为止。
父母十岁的时候,全家几代人更是齐心照料。父亲89岁去世,94岁的母亲依然健在,虽是继母却如亲娘一样受到儿孙孝敬。有朋友发现,我与哥哥妹妹之间很少称呼名字,都是称呼“哥哥”“妹妹”,哥哥给我发短信都用书信的格式,称呼我“弟弟”,落款“兄”,我们之间的感情一直很深厚。
我相信,千家万户都是这样生活的,甚至比我们家更和谐美满,这就是淳朴的家风,这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因为生活在这样一个普通而正常的家庭,我们兄妹都获得了正常的发展。
值得反思的是,如今也有很多家庭不够正常,例如,家人很少在一起做饭吃,孩子不做任何家务,孩子工作多年吃住在父母家里,却连起码的生活费都不交,等等。这样的家庭实质上从父母到孩子都在放弃责任,这种不正常的家风将使孩子难以正常发展,并可能影响到第三代人的家风。
当代中国的家庭教育虽然风生水起,却存在一股不可忽视的逆流,那就是反生活教育。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告诫中包含一个明确的意思: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句话可以视为反生活教育的宣言,它反映了父母对教育的片面理解,也反映了他们的焦虑心态,可能对孩子产生极为有害的误导。
强劲的反生活教育表现之一是重智轻德、急功近利,一些家校合作把家庭变为第二课堂,把父母变为老师的助教快乐生活手抄报图片,以争高分、进名校为目标,不惜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睡眠与娱乐,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北大心理咨询专家徐凯文在校园里发现了可怕的“空心病”现象,他看到北大校园里很多学生看起来像是患上了抑郁症,他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要得到什么。
徐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由此可以看到,在猖獗的应试教育下,有些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并且造成深重的危害,应当引起警醒和反思。
事实上,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更是有规律的。家庭教育的本质特点是生活教育,只有良好的生活教育,才能培养出健康成长的孩子。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论,从卢梭、斐斯泰洛齐、欧文到杜威都有论述,而杜威的学生、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最为完整,也最适合中国的国情,其思想的核心就是“生活即教育”。尽管许多生活教育理论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但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更适合家庭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支柱。本专栏系列文章将对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分别给出分析和建议。
关于“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有许多精辟而通俗的论述,例如:“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实际上,天下父母最熟悉、最擅长、最便捷的就是生活教育,只要认真努力地生活,为孩子做的榜样,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讲得最多的是农民母亲的故事。比如,在困难生活时期,家人难得吃一顿饺子,每人不足一碗。可是,当一位素未相识的老人乞讨到门口时,母亲却把自己的饺子都给了他。
再比如,莫言在少年时帮助母亲卖白菜,因为买家掰去许多白菜帮儿,莫言算账时多收了对方一毛钱。买家发觉后,找上门来讨还一毛钱。母亲如数赔钱,而且与儿子谈及此事时,痛哭流涕,伤心欲绝,令莫言震撼不已,终身难忘。
还有一件事更让莫言触动,一位村干部多年前打过她的母亲,后来相遇,已经长大的莫言想要报仇,母亲却拦下他,说那个人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这些故事说明,莫言的母亲有一颗善良包容的心,正直做人,讲究诚信,知荣辱明是非,虽然她没有文化、处境艰难,却用生活给了让孩子终生受益的教育。
综上所述,教育好孩子并非需要父母有多高的学历、收入或地位,最需要的就是给予孩子正常而美好的生活,尤其是父母要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